top of page

「去十九號房間」

Chion

「去十九號房間」

「 去十九號房間」是一本古老小說, 講及一位忙於養兒育女、持家待老的英國媽媽,擁有令 人羨慕的富裕完美家庭。一直與時間賽跑的她突然在孩子們上學後,迷失了方向。為了讓自己能安靜一下,偷偷地在廉價酒店長期租了第十九號的房間。她去到十九號房間裡什麼也不做,只是在床上躺著,只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完全與家人及世界隔開的空間,完全放鬆身心的獨處時間。故事的後半,迎來丈夫的誤解,他不明白她為什麼需要十九號房間……

是不論古今中外,到現世紀超現代化的廿一世紀,身負各種責任的女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著,與這媽媽一樣的心情,想休息一下身心靈,想逃避現實一小段時間,想有個不被打擾的秘密空 間獨處,十九號房間在哪一個時代都是女性的奢侈願望。

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空間,不用裝備應付,完全放鬆心身靈的時間。也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坦然的對面自己。獨處不代表孤單,在這個空間可舒適地放鬆心情,讓腦子休息下,不用面對別人的眼光,不用時刻處於作戰狀態,能擁有全部的自己不用應付任何人。

如果每天都有這一段的獨處時間,並能有著這樣的空間,回口氣舒緩壓力,充電一下,多好!也真是奢望,24小時要相夫教子的專業主婦 (日本稱全職家庭主婦) ,或全職兼職的雙職媽媽們,雖要上班但育兒家務還是她負責,就是因大部分的「他」好像沒有要分擔責任的想法。不論身在大家族三四代同堂同住,或小家庭的狹窄房子,她哪能有自己的空間或時間。大家都認為媽媽們隨時被打擾是理所當然,孩子小不能照顧自己,媽媽要負責任看守;丈夫上班辛苦養家,妻子要知恩感謝無怨言;長輩不能違背、怠慢,晚輩要忍要順從。就算媽媽們自己,天生的母愛,讓她們的世界圍著家庭孩子轉,也不認為應要求一點私人空間,更是太忙亂到沒有時間為自己多想。長期沒有舒緩緊張,有一天突破醒覺需要十九號房間,她的心理定早已疲倦,更可能引至情緒病弄跨身體。

每早晚在零距離的沙甸魚車廂與陌生人親密接觸近二小時,還要不分男女,女子專用車廂只有一格;辦公室不論高層低層全在一大房中,排排桌及對面桌坐,沒有隔板,八至十小時前後左右都是人,工廠或學校也一樣;午餐或放工飲酒時間,都在窄窄小店,沒有椅背的位子上吃,因為經濟平宜又出菜快速;回家後,因房間不夠,川字型一家同睡在疊疊米上,父母睡兩旁孩子睡中間。神經長期拉緊,真是想像不到的壓迫生活,在城市中真是沒有機會能放鬆獨處。也怪不得超來超多年輕家庭或退休夫婦移居鄉鎮, 想過一些有益身心的生活;健康長壽的老人多是居在綠林山水中。

等全家睡了,每晚浸風呂(泡浴)時才能奢侈享有幾十分鐘的安靜,不被打擾。不只是女性,日本人不論男女老少都愛在晚上泡風呂才入睡,小小溫暖的獨處空間,疲勞隨水流去。也是內斂的他們一天中唯一身心能被治癒、放鬆的獨處時間。

相對居間窄小的亞洲或日本,北美的個人空間是寬敞及舒適多了,至少孩子及夫婦都能獨佔一睡房,更好的還有書房。但人人都有一大堆責任,有空間但獨處也要有心製造才能有,北美媽媽們想休息一下,會花錢請時計保姆Baby Sitter,這日本少有的兼職。日本媽媽羡慕但不能放心把孩子交給沒有證書的小保姆,需求大的專業保育園不夠名額要排隊等,也不好意思開口叫長輩或朋友代照顧。文化、性格加環境,沒有「優質」獨處的時間,婦女更容易嵌入長期的精神緊張中,24小時都感壓力。

在繁忙無隙的衝!衝!衝!生活間,會不會如英國那媽媽般想辦法,爭取去十九號房間的時間?自己一人的時間有了,但心靜不下來,這亂亂不安的獨處時間更令人困惑,「優」質比「多」量更重要。珍貴的獨處空間是要在刻意取捨安排,「優質」的個人時間更是要悉心營造,才真可以幫心身靈充電更生。

超繁忙的主耶穌,身邊總圍著一大群求醫治、求福音的人,但祂每天總會找時間靜一靜,比起睡眠時間,獨處時間對祂來說更重要的。每天祂都會找個遠離人群的地方,為讓自己「能」不被打擾和無所不能的天父好好的談談天,傾訴內心深處的感情,並得父神的加油及鼓勵。這就是生活繁忙的基督徒每天都盡力擁有與天父談天的靈修時間,一段「優質」的獨處時間,讓被世界的事紛擾不安的心,重得在神裡的平靜安穩。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 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以賽亞書30章15節

心煩時,真什麼也不想做,也做得不好。當有了真正平安的心,才能積極有力去迎向新一天的挑戰,果然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人人都忙,但平等地擁有24小時,如何用選擇權在每個人的手中,什麼才對你有益處及重要的優先順序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