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照顧者心聲

照顧病人的壓力和學習

Suki

媽媽出院時,身體虛弱,視力欠佳,不放心她獨居,於是接她到家裡休養。誰知這是個挑戰,心理負擔之大叫我吃不消!

絲襪+白襪≠防滑

媽媽腳步不穩,我們扶著她上落樓梯,且提議她不要穿絲襪行走,以免跌倒。她說:“忍受不了灰塵,不想腳丫骯髒” ,對於我們的擔心,她似懂非懂。其後絲襪仍源源不絕出現,如是者數次之多,我下最後通牒後才就範——以一對白襪子套著絲襪,她認為足以防滑,真要命!

我火速為她買一對防滑拖鞋,媽媽露出勝利的笑容,叫我不要太緊張,她自會小心。我不放心,惟有多加留意,或叫孩子扶著她。對女兒,她有許多意見;對孫兒,她不會說“不” 。

提心吊膽睡不安穩

凌晨五點多,隱約聽到廚房傳來聲響,睡眼惺忪起床去看個究竟。門外一片漆黑,相信是節儉的媽媽替我們省錢,把走廊燈關了,寧願摸黑走路,太危險了。

媽媽剛安裝心臟起搏器,好幾個星期左手不能舉高過頭,但見她開冰箱、廚櫃,拿食物、器皿,把醫生的吩咐置之腦後。擾攘一番後,她才肯放手,乖乖回房。看她拖著軟弱身軀的背影,我明白何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吃藥,是另一個問題。無論我怎樣解釋,甚至給她看藥單,她都不相信一天只吃幾顆藥丸,常吵著要吃藥,甚至偷吃,直言不吃藥不會康復。我帶她見家庭醫生,結果我倆口徑一致,她才稍為安心。由於媽媽對吃藥、時間等出現混淆的情況,家庭醫生轉介她給老人科醫生跟進。

要照顧這個不大聽話的病人,壓力不少,就是到晚上也不敢鬆懈。她入睡後,我會坐近睡房的地方直至一兩點。縱使躺在床上,仍提高警覺留意房外的動靜,聽到些微聲音便會神經兮兮衝出房間。丈夫跟我一樣精神緊張,惟恐一個閃失,媽媽發生意外。這個仿似千斤重的責任,令我們難以安睡。

清潔問題引發思考

媽媽愛整潔,對家居環境要求極高,這執著幾十年不變。我們想她多休息,她總是陽奉陰違,趁我們不為意便大攪衛生,連水龍頭的水垢也刮個精光,大家為此鬧得不大愉快。

“你們甚麼都不要我幫手,我不如回家吧!”這句話令我頓覺委屈——接她回家本是善意,希望她不用操勞,靜心休養,似乎她不大領情。

我倆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愛,為對方著想,為何結果強差人意呢?我再三思考,嘗試客觀分析問題:媽媽最擅長及感自豪的便是妥善照顧家人,把居所弄得一塵不染,現在被禁止活動,難怪自覺無用 。不過她忽略了自己是病人,有很多動作或活動不適宜進行,越做越令人心驚膽戰,惟有阻止她。

至於我嘛,也犯了一個大錯誤,便是一切都不讓她幫手。問題是:這是她想要的嗎?

其實我倆的性格很相似,但過於極端。媽媽想要做,還要做很多,罔顧自己的健康;我想媽媽多休息,最好甚麼也不要動手,罔顧她的自我形象和需要。

嘗試由她的視覺出發,發現兩大問題:(一)大家對甚麼叫“好” 的定義不同。我認為她多休息是好,她覺得多做才是好。(二)媽媽愛煮食、攪衛生,但我們不讓她沾手,令她自我形象低落,心裡當然不爽。

既然她最愛問:“我有甚麼可以幫你們?”我便改變策略,讓她替我們煲湯、燙衣服,果然她大為受落,快活得多。肯定她的強項和欣賞她的付出,她可在能力範圍內幫手,我們又可照顧、陪伴她,這是雙贏的局面。

媽媽年紀漸大,身體毛病漸多,如何使她活得有尊嚴、自感有價值,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功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