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照顧者心聲

照顧媽媽新體驗

Suki

友人分享為患病的父親洗腳,提到觸及粗糙腳跟的感覺、父親感到不好意思等經歷時,自己原本不以為意,直至遇到類似的情況,方才感同身受。

媽媽生病令她活動能力大受限制,很多事情要假手於人,照顧她有不少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她貼身的需要和感受。
‧洗頭:媽媽有傷口,不能洗澡,由護理員替她清潔身體。她頭皮發癢,卻不愛乾的洗髮劑,怎辦?護理員給我介紹一個好產品:把一頂像浴帽子的頭套放入微波爐加熱,套在頭上,按摩頭皮,取下頭套,用毛巾抹乾頭髮便成。很開心看到她在過程中一臉享受,大家有傾有講,時間過得特別快。

‧剪髮:當我拿起媽媽的頭髮,發現只得薄薄的一層時,覺得她真的是老了,於是份外小心翼翼,免得剪到耳朵或弄痛了她。媽媽感覺一頭短髮十分清爽,人也精神了。後來有院友見到她的新髮型,還打聽是在哪兒剪的呢!

‧修甲:起初媽媽不大願意讓我剪腳甲,認為腳髒、有氣味,但自己剪不了,才肯給我代勞。跟她剪指甲和腳甲時,發現它們又硬又厚,需要一定的力度;完工後,在旁的孫子主動給她穿鞋,她說不要,卻笑得合不攏嘴。真是口嫌體正直!

‧添衣:媽媽生病時胃口不佳,人消瘦了,特別怕冷,需要為她多穿衣裳、多蓋被子。康復期間胃口轉好,身體長胖,好些內外衣褲不合身,得為她添置新的。她頻說:“不用了” “不要浪費” “還可以穿” ,在病中仍不想子女花費,令人無奈和痛心。

如果不是媽媽病了,一向獨立和自理能力強、不想麻煩子女的她,未必會讓我為她洗頭、剪髮,自己也很容易忽略她的一些生活小節。我發現媽媽年紀漸長,行為和需要漸變回小孩子,所以親子關係要有適應的緩衝期,放下執著,坦然地接受和給予,便會逐漸享受更親密的接觸、更多聆聽和溝通的機會,簡單如邊幫她穿衣邊跟她談天,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