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Image by Please Don't Sell My artwork As is from Pixabay.png

尊重

Jayne Zhou (加拿大)

最近,我在參與義務工作的慈善機構的一次會議中,“尊重”這個詞不斷被提及,讓我對“尊重”一詞頓感疑惑,究竟怎樣才是尊重。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回顧與總結過去一個年度,並就目前學員人數擴張的狀態是否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展開討論。具體細節不在這裡詳細說明,與會者除了負責教學的老師,都是義工。義工們本著怎樣讓機構營運得更好提出問題和建議;老師們則對應大家的問題作出解答和解釋,然後雙方找出可行的方案。

就我個人感覺而言,前半段討論算得上不偏不倚,既給予肯定也點出問題所在。可因為義工們提出了一些實際教學中不足的地方,令有些老師卻感覺到不被尊重,覺得義工們只需要配合她們的工作,她們是實際的教學者,她們才知道怎樣是最好的,只有她們才有資格作最後的當然也是最好的決定。老師們不斷的提及“你們要尊重我們”,義工們漸漸地都不敢說話了,只一味地點頭稱是。作為剛剛加入的新丁,我也不知道該不該繼續提出問題。會議當然以一種沒有結論的狀態結束了。

回想整個過程,我發覺到:原來,只要提出“尊重”這件大帽子就可以蓋過所有的問題。就機構架構而言,義工們和老師在某個層面是對立的,因為老師是受薪的,義工們則有監察督導的責任;而實際操作上,義工們也是老師們的助理,負責機構除了教學以外的一切雜務,學員們有出色的表現,義工們在背後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功勞都歸於老師。義工們在會議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最終的得益者是學員和老師。那為何部分老師會覺得被不尊重了呢?若角色調換,我會否感覺不被尊重還是感激義工們的問題和建議讓我的教學工作更加出色?

飯後聊天,我問孩子們怎樣定義“尊重”;孩子們的答案讓我驚訝:

“平等,人與人的關係是平等的。”
“對待他人的態度如同對待自己。”
“不指責不干涉別人的感覺和決定。”
“理解和溝通。”
……
然後,他們總結:“關於尊重的定義,可以寫成一篇文章。”

於是,我寫下了這篇文章,不是定義尊重,而是提醒自己,關於“尊重”,不要濫用、也不要矯枉過正。

By Tri Bridges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