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 72 篇 君王政權 建立公義
By Tri Bridges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詩篇第 72 篇 君王政權 建立公義
程福品牧師 (新加坡)
所羅門的詩。
1.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
2.他要按公義審判你的民,按公平審判你的困苦人。
3.大山小山都要因公義使民得享平安。
4.他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窮乏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
5.太陽還存,月亮還在,人要敬畏你,直到萬代!
6.他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
7.在他的日子,義人要發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長存。
8.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
9.住在曠野的,必在他面前下拜;他的仇敵必要舔土。
10.他施和海島的王要進貢;示巴和西巴的王要獻禮物。
11.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事奉他。
12.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
13.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
14.他要救贖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
15.他們要存活。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人要常常為他禱告,終日稱頌他。
16.在地的山頂上,五穀必然茂盛(或譯:有一把五穀);所結的穀實要響動,如利巴嫩的樹林;城裡的人要發旺,如地上的草。
17.他的名要存到永遠,要留傳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萬國要稱他有福。
18.獨行奇事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19.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
20.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
這是一篇君王詩,代表全民祈禱新王能按公平、公義治理國家。雖然題注說明此詩為“所羅門的詩”,據最後一節,可能是大衛為他兒子所羅門登基作的禱告;詩中所描寫的國家社會情況遠超過所羅門王朝的成就,傳統認為此詩乃將來彌賽亞為王的寫照。
公義君王,明察秋毫(1-7 節)
1.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
2.他要按公義審判你的民,按公平審判你的困苦人。
3.大山小山都要因公義使民得享平安。
4.他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窮乏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
5.太陽還存,月亮還在,人要敬畏你,直到萬代!
6.他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
7.在他的日子,義人要發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長存。
公義(1、2、3節)是這段開場白的重心。王的角色是維護公義、保障窮人。因此,詩人求神將祂的公平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子,使他能分別是非、治理百姓、秉公斷案,對待窮乏人和富足人都一樣,不徇情面,以致國泰民安。“大山小山”可指市鎮和鄉村,可免受壓迫,富裕平安;也可比喻王的使臣和地方官,與王一樣公正。王為困苦人伸冤,卻要懲罰霸道的人。
5-7 節 講述國度的長存。由於君王行事正直,統治公義,得萬民尊敬。“太陽還存,月亮還在”即永不止息,表示王的寶座存到永永遠遠。公義的王對百姓如日頭和時雨,帶來良好的環境,使一切新事、美事大得興盛。他的統治“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已割的草”代表受困苦、受壓制的人都得著安慰;又“如甘霖滋潤田地”,表示出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國基永固。
至高權威,天下皆知(8-17 節)
8.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
9.住在曠野的,必在他面前下拜;他的仇敵必要舔土。
10.他施和海島的王要進貢;示巴和西巴的王要獻禮物。
11.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事奉他。
12.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
13.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
14.他要救贖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
15.他們要存活。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人要常常為他禱告,終日稱頌他。
16.在地的山頂上,五穀必然茂盛(或譯:有一把五穀);所結的穀實要響動,如利巴嫩的樹林;城裡的人要發旺,如地上的草。
17.他的名要存到永遠,要留傳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萬國要稱他有福。
王秉公治理,國勢日昌,疆土擴展,統治的範圍從紅海到地中海,從幼發拉底河南邊直達四極。“住在曠野的”指以色列東邊亞拉伯沙漠的民族。以色列人的敵人“要舔土”。“舔土”即俯伏在地,謙卑順服。“他施和海島”指以色列西邊沿地中海的各國;“示巴和西巴”指亞拉伯及沿非洲海岸的人。 “他施”即今日西班牙的他提色;“示巴”即今日的葉門,在亞拉伯的南端;“西巴”或即今日的古實,在非洲。
12-14 節進一步闡揚2-4節的思想,提醒君王雖為立法者,有國際性的地位,但他主要的使命乃是作他百姓的父母官,作軟弱人的保護者。他不僅同情那些無助“貧寒和窮乏的人”,而且愛惜每一個人的性命,看他們的“血”為寶貴,值得把他們從惡勢力中救贖出來。這裡的“血”即指生命。
在15-17節,詩人願君王的臣僕都來朝貢,獻上“示巴的金子”。“金子”是各種貢物的代表,而示巴以出產純金聞名。
--願眾臣民不止息的稱頌。地的山頂可種植五穀,表示神使土地肥沃,穀實肥壯,果實沉甸甸的,稻穗被風吹動發出的響聲,如同利巴嫩的樹林搖曳的聲音多麼的悅耳動聽。在五穀豐收的情況下,城內和鄉下的居民都一樣興旺,昌盛繁榮。
--願王朝延續、名留芳百世。“留傳”是兒子承繼父名,並發揚光大,直到永遠。這樣,神向亞伯拉罕所立的約——萬族蒙福的應許必獲得實現(創12:2及以下各節)。萬國萬民要因他蒙福,萬國萬民要稱他有福。
詩人所描繪的國度,即君王的行政、權威,包括疆界、榮耀,並非只是理想。基於對彌賽亞的盼望,當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再來時,這理想終必得著實現。彌賽亞的國度就要“直到地極”,世上任何的帝國都無可比擬。這將在基督再來並永遠掌權的時候實現(參啟11:15)。
奇妙真神,永遠稱頌(18-20 節)
18.獨行奇事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19.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
20.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
詩人用榮耀頌結束《詩篇》卷二(42-72 篇)。會眾對全卷書的回應是“阿們”。“阿們”是同意和贊許的聲明,亦即“誠心所願”。兩次“阿們”有強調的意思。《詩篇》第 一 卷最後 一 首詩(41 篇)也是這樣結束的。
最後一節“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可能是編輯作的附注,從較早存在的大衛詩集中選出來,一併收入。
祈禱和頌讚,是《詩篇》的特色,在這裡流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