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loud.jpg

程福品牧師 (新加坡)

詩篇第 42 篇 流亡異鄉 渴慕聖所(一)

可拉後裔的訓誨詩,交與伶長。

1.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2.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3.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
4.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
5.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
6.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裡面憂悶,所以我從約但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你。
7.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
8.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神。
9.我要對神─我的磐石說:你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
10.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
11.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是幫助),是我的神。

本詩的背景難以確定,但字裡行間可以看出是流亡異鄉者的禱告。詩人身處異鄉,沒有機會到聖殿敬拜神,回想昔日參加敬拜的歡樂,然而目前卻被人冷落、嘲諷他的信仰,內心湧起無限的悲傷。

本詩分為兩段,每段均以“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作結束語。

題註為“可拉後裔的訓誨詩”,在《詩篇》中有10篇。可拉是利未人,因領導了一次對摩西的反叛(參民16:1-35)被神除滅,但他的後裔仍然對神忠心,並繼續在神的殿中事奉。可拉最初在《民數記》26章58節中出現,作為利未家的首領之一。《歷代志上》24至26章討論聖殿的體制時,將可拉族列為“守門的”人(代上26:1)。按照《歷代志上》6章31-38節,大衛任命可拉族擔任詩班領班,他們在聖殿中繼續作了數世紀的樂師(代下20:18-19),這可能是《詩篇》的祭儀詩集提到他們的原因。

遠離聖城發哀,追念神恩(1-5 節)

詩人回想以往帶領群眾到神的殿歡呼讚美的情景,現卻因環境的改變不能如願,故心中憂悶、悲傷煩躁,但仍存著仰望的心,深信神必以笑臉幫助他;他還要稱讚神。

1.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2.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3.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
4.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
5.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

如鹿切慕清涼溪水,正是詩人心中渴慕神的寫照。由乾旱帶來的痛苦極其淒涼,草場枯乾,動物暈眩、氣絕。詩人靈里長期的苦痛,可由第2節的哀聲“幾時”看出,他荒蕪的光景則任外人的譏刺,從“在哪裡呢”顯明。因為他所渴慕的乃是神,其餘事物都不能滿足他。這只受擊打的“鹿” 遇乾旱四處尋覓溪水,不像駱駝慣於住在沙漠、能適應生存。詩人以之為喻自己流亡在外分外切慕神,因為神是他永活的泉源。對詩人來說,生活中不能沒有神,他所仰望的神是永遠長存的。他渴望回到故土,在聖殿中敬拜事奉神。

與詩人為敵的人,看見他受苦,總是譏笑他,問他所信的神在哪裡?是不是神不關心他?或者根本沒有神的存在。詩人難以應對,傷心痛苦,終日以淚洗臉。

詩人非常悲傷,因為他被逐遠離耶路撒冷,無法在神的殿中敬拜。他緬懷昔日在聖殿與大家一起敬拜神,但現在是何等的寂寞,就難免悲傷,心中不禁渴慕與神親近,要在神面前傾心吐意,渴望神再賜恩、再賜機會,能在祂面前和大家一同歡喜快樂,一同守節,不禁心生感慨。以色列的各種節日在《利未記》第23章有解釋。

猶太人有三個大節期:七七節(又稱收割節)、逾越節、住棚節;這些是他們所嚮往的節日。“領他們到神的殿裡”指出詩人負有事奉的責任。

第 5 節是自我對話,是這篇詩最主要的副歌(見第11節)。一方面他是滿有信心的勇士,另一方面則是會改變的受造者。他既蒙召,心思就專注於神,然而在世上時,心思與身體都處在壓力之下,他不能、也不應該無動於衷。詩人自勉不需灰心,應懷著信心讚美神,因神要用笑臉幫助他;“笑臉”有鼓勵、支持和拯救之意。

神恩浩瀚宏大,必有指望(6-11 節)

本段述說詩人身處異地似乎為神所棄,心中憂傷幾乎要死,但他仍堅持仰望神。

6.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裡面憂悶,所以我從約但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你。
7.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
8.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神。
9.我要對神─我的磐石說:你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
10.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
11.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是幫助),是我的神。

6-7 節描述流亡在外的詩人住在約旦河上流黑門嶺的小山中,遠眺破碎的家園,心靈極度沮喪,心中的憂悶有如神的水在流,發出波浪洪濤的響聲,將他淹沒。

詩人的地理概念好像是由籠統的約旦地,轉到具體的黑門嶺。一般看法認為利巴嫩山脈是以色列控制範圍的北界,黑門山是山脈中最高的山峰,海拔超過九千呎。米薩山的確實位置不明,地名是“小山”的意思,因此,可能是指黑門山脈中的某個山頭。但這得從作者的地理視角和作詩的用意而定。詩人頗有可能是將黑門形容為“小山”,從上流的水厙(深淵)湧出的瀑布貫入溪河,流入大海(深淵),這是約旦河的寫照。詩人用洪濤比喻詩人所受的痛苦,是一個接續一個的。

“深淵與深淵響應”,這句話也可以翻譯為“深處與深處響應”,意思就是所有的至深處,也只有因著至深處的呼喊才能強烈響應。淺的東西,永遠不能探測到深的;在外面的,也永遠摸不著裡面的。深處與深處才能接連響應。

神的波浪洪濤漫過詩人的身,使他認定神離棄他引發的痛苦。然而詩人內心仍然相信白晝神必向他施慈愛,黑夜他歌頌禱告賜他生命的神。

當心中憂悶的時候,詩人記念耶和華顯大能拯救的日子,就能使信心堅固。心中回想神過去怎樣垂聽了他禱告,便可以滿心盼望神不久後也必垂聽。

在第 9 節,詩人跟神申訴,為何慈愛如磐石堅固的神會忘記他、使他因仇敵的欺壓而時常哀痛。仇敵不住地辱罵譏誚說:你的神在哪裡呢?詩人煩躁憂悶以致心中傷痛,仍慰勉自己當仰望神,時刻稱頌祂。

即使受打擊,幾乎要死、心裡極其哀痛,詩人沒有失去信心,認定神是他的磐石,是堅固的避難所。經過一場劇烈的內心交戰,詩人終於以信心克服了失望。詩人再次責備自己為何灰心,進而勉勵自己應當信靠神、讚美神,因為只有神能幫助他,而且永遠是他的神。

By Tri Bridges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