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國
17
終章——上帝國降臨
黃杰輝博士 (香港)
時候到了,耶穌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耶穌對他們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我告訴你們,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國裏。」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國來到。」(《路加福音》22:15-18)
在三卷符類福音書中,對耶穌最後耶路撒冷之旅的記敘,以《路加福音》最短,但就耶穌復活的敘述,《路加福音》卻是最長。(大多數《馬可福音》古抄本沒有16:9-20,學者多以為是後人參考另兩卷符類福音書補上,使結局讀來更符合正統信仰。)也就是說,作者路加希望讀者把焦點放在復活的盼望,多於耶穌受難的意義,這也符合了路加讀者在政治迫害壓力下要得盼望的閱讀需要。
耶穌受難是勝過黑暗權勢的過程,耶穌復活帶來的才是永恆。耶穌再來審判是徹底擊潰黑暗權勢的過程,上帝國全然來到才是讓人真活著的永恆。聖餐是基督教的首要禮儀,也是極宏大的神學主題,不同神學主流對聖餐有不同又多層的詮釋,但多是集中於餅和杯的討論,較少說及「那日子」和上帝國。
《馬可福音》14:25:「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上帝的國裏喝新的那日子。」
《馬太福音》26:29:「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裏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馬可福音》與《馬太福音》非本系列文章要討論的,在此只是用來對比文本。相較之下,《路加福音》作者的用語強調上帝的國「來到」,也就是上帝國降臨,更是耶穌在擘餅時也提及,卻又刪去「那日子」。更奇怪的,《路加福音》22:19-20又再有一進餐過程,以「我的身體」和「立約的血」與另兩符類福音書卷的聖餐禮儀對照,卻又有「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為兩符類福音書卷所沒有,卻是保羅的用語(《哥林多前書》11:24)。路加是保羅使徒身份的辯護者,這是《路加福音》續集《使徒行傳》的主線,路加在此打下伏筆,使讀者想起保羅。
路加對聖餐作重覆描述,先突顯上帝國這主題,但又鄭重保存聖餐禮的重要禮儀元素,提醒讀者對聖餐可有兩個不同的視覺。他在第一個視覺中,將整個聖餐過程緊扣上帝國,指出整個筵席與上帝國有關,不僅只在喝「葡萄果子」(原文直譯,當時葡萄果子只用來釀酒,耶穌與使徒進行聖餐時喝的是葡萄酒)時提及。他更似是要讀者不要將上帝的國來到和「那日子」拉上關係(「那日子」這主題,請見本網站另一視播系列)。要深刻理解作者的用意,我們需先還原這句話的原文。《和合本》譯者也可能為使讀者讀這段經文時,能在正統信仰中的感覺更舒服,補上一些字詞,譯本有明確指出的,但似乎是損害了本意。
刪去補上的字詞後,耶穌擘餅時的話是:「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我告訴你們,我不吃,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國裏。」這翻譯確是叫人摸不著頭腦,但《和合本》譯者似也是在滿足某些神學需要而補上一些字詞時,使「成就」這詞懸空,令人不知所指。我不懂希臘文,但看原文字眼的順序與直譯對譯,再加上英文譯本,發現要「成就」的是「逾越」。耶穌的話應是這樣:「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我告訴你們,我不吃,直到逾越成就在上帝的國裏。」
以色列人經歷逾越,逃過死亡,得到解放。逾越是耶穌死而復活救恩的預表,是基督教中沒有人膽敢反對的信念。可是這樣也未能讓讀者掌握耶穌說這話的完整意思。「我不吃」,和這段說話有甚麼關係?耶穌的使徒、路加的讀者,又或是我們讀到耶穌這話,明白耶穌在說甚麼嗎?單看這句話,實在不知耶穌說話的目的,甚至難以將這兩句說話整合出完整意思。路加的寫作是匠心獨運,伏筆處處。
逾越未成就,耶穌不吃。換句話說,耶穌吃的時候,逾越已成就在上帝的國裏。《路加福音》24:41-43:「耶穌就說:『你們這裏有甚麼吃的沒有?』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可能後人多認為這是耶穌要給門徒證明祂的身體復活,有肉體正常功能,需要吃東西。這是可以接受的理解,但若這敘事回扣聖餐,這《路加福音》差不多是最終的段落,就有更豐富的解釋。
耶穌向門徒群體顯現,要食物吃。耶穌吃了,毋忘聖餐的使徒就應想起,逾越已成就在上帝的國裏,上帝國已然降臨地上,甚至是降臨各各他,耶穌基督在其中成就了逾越,跟隨祂的都得釋放。使徒善忘,這是耶穌知道的,於是祂吃後立即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24:44)
「應驗」與「成就」,在原文是同一詞,《和合本》譯者將這詞兩譯,使很多人以為這只是指復活神蹟的應驗。有關耶穌基督在上帝國裏的逾越,使人得釋放,這已成就。耶穌不單在與使徒最後晚餐時告訴了他們,耶穌在會堂宣告《以賽亞書》的禧年福音時,在平原寶訓中,在教導主禱文時,在一切說及上帝國的教訓時,都已將這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摧毀黑暗權勢,擊殺法老與一切權貴長子,帶領為奴者離開受奴役之地,前往應許地建立上帝國,過上帝國生活。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上帝國生活都必須成就,在神聖時間呈現。上帝國已降臨人間,起始點起碼是在耶穌復活向門徒要食物吃的那一刻。
就著以上的解釋,回看以馬忤斯故事就別具意義了。兩個耶穌的跟隨者飽受打擊,未能在他們領袖受政治迫害至死的傷痛中回復過來,滿臉愁容流亡離開耶路撒冷,談論為甚麼未有以色列人的逾越救贖。耶穌給他們「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24:27)。
耶穌偏心,給他們講解了奧秘,不讓我們知道嗎?講解明白的僅指死而復活的事嗎?摩西的律法書有復活的教訓嗎?先知書的復活,也只是指以色列人的復興,未有說過彌賽亞以死而復活作拯救。
22 節與44 節差不多完全一樣,耶穌未有給逃亡往以馬忤斯的門徒特別奧秘,祂糾正他們,逾越的救贖不是沒有臨到,已在上帝國裏成就,用律法書與先知書中的禧年福音給他們作溫習補課。兩個門徒還是未完全醒覺,於是耶穌給他們行了簡短的聖餐禮,他們終於想起耶穌開始聖餐禮時曾說的話,「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24:31)。
上帝國已降臨,雖未完全降臨。上帝國的生活已開始,雖未全然實現。被擄的已得釋放,瞎眼的已得看見,受壓制的已得自由,雖我們未全然看見,被奴役迫害者也未得完全的釋放自由。
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