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上帝國

By Bruce Lai

15

上帝國的禱告——誰欠了誰?這筆債怎麼算?

黃杰輝博士        (香港)

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路加福音》16:9)

撒該非常聰明,他風聞耶穌的言行教訓,知道耶穌樂意與他們這群被猶太人鄙視的稅吏一同吃喝談天,也應該知道耶穌對門徒也好,對所有人也好,都要求他們變賣所有來幫助生活上有需要的人,才是真的進了窄門,住在上帝國內,享受著永生。可是過慣了舒適生活的撒該,覺得無法安樂過質素太低的生活,總希望有點金錢買些好酒,不求豪飲醉死,只求助膳歡慶。

聰明的撒該於是在耶穌要作教誨前搶先開口,一半家財幫助物質有需要的人,餘下的用來作正義補償,不過怎樣也會有點錢財留下,無需做「屬靈窮光蛋」(多位美國釋經學者用這詞來辯解,耶穌不是真的叫人變賣所有)。

撒該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迫耶穌在公眾中為保持有氣量的寬恕形象,應允他所求嗎?

在耶穌的眾多比喻中,不少釋經學者認同,不義管家的比喻是最難解釋的。耶穌在這比喻中指這管家聰明,即為人清醒,做事精明,然後直接教導人以不義錢財結交朋友,到那日子,這些受不義錢財款待的朋友會接這聰明卻不義的人到永存帳幕同度永生(16:8-9)。以做假數得來的好處換取永生,這怎可以接受?我們應是不沾一點污穢,怎能受這些髒錢招待吃喝,在髒錢的驅使下讓人與我們同得永生!這是許多「聖徒」的道德高地。

「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11:8)

這難解比喻中最難解的,可能是這一句。絕大部份學者認為光明之子是門徒,今世之子是不信的人,但這理解的缺陷,是很難合情合理地要求門徒學習不信者的聰明,及學習哪樣子的聰明。有釋經學者認為,這是反話,光明之子是那些自命活在光明中的法利賽人與文士,他們稱像撒該那樣的罪人是今世之子。

這比喻真的不易解釋,因此不敢說以下解釋是最正確。不過,要避免走上詮釋歧路,有一點必須注意,不要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狀況來理解這比喻中的金錢操作。

「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16:1)

財主的管家是怎樣管理財主的產業的呢?財主是董事長,管家是CEO,管家要交年度報告,一切按規劃行事?福音書記載了多個有關比喻,都是主人將一筆錢交給僕人,一段時間後向僕人查數;僕人做甚麼生意,怎樣做生意,他完全不理會,只有興趣於最後僕人能交回多少。這聰明管家被抄掉,是有人看見管家浪費主人財物,這不是中飽私囊,偷竊搶奪,浪費是揮霍,可能是用在自己的服飾裝扮,可能是用在豪華宴樂。可是,搞派頭,拉關係,辦千人宴,不是做大生意的竅門嗎?告他的人與其說是正義,不如說是眼紅。

用現代資本主義眼光看,主人最後竟讚賞改數簿、做假賬的下屬,那豈不是姑息養奸?嚴謹的會計核數制度,借貸利率限制的法例,是現代經濟事物。當時債仔欠一百簍油,他當初可能只是借了三十簍,因貿易需要,要還一百簍也得借,改成五十簍,主人不一定賠錢,可能只是少賺。讓主人少賺,自己贏了人情謀後路,確是不公正,因此這管家被稱為不義,但他沒有犯法,因為根本沒有法例。在此之下,財主對賺少了的不介意,還稱讚他清醒精明,實是懂得錢財運用之道。

光明之子的法利賽人與文士看見耶穌與稅吏和妓女一起吃喝,窮光蛋的耶穌自然是用他們的不義錢財吃喝,因此鄙視耶穌,認為耶穌與今世之子一起鬼混,實在污穢。

撒該這今世之子,為羅馬帝國這財主當管家,卻揮霍手上的金錢,又要給窮人,又要大方過份地還虧待了的人的債,更招耶穌上門留宿,結交這反社會朋友。他以稅吏長身份樍下來的錢財是非法得來的嗎?不是。是不義的嗎?是,這些金錢是欺壓者以暴力壓搾無力者得來的。

撒該故事更耐人尋味的地方,是撒該有否從此改邪歸正,不當稅吏長。福音書中,只記載了耶穌勸馬太放棄當稅吏,當他的門徒。耶穌或許也有勸其他稅吏離職,我們不得而知,不過若耶穌發動了大規模的稅吏離職運動,福音書或其他文獻應有記載。我相信大部份稅吏,包括撒該這稅吏長,仍在當羅馬帝國的走狗與鷹犬,因此他們要學習在不義的錢財上忠心(11:11-12),更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11:13)

我們將財神瑪門燒掉,只留下上帝。這樣立志,這樣誇口的,不是無知,就是假冒為義,假裝神聖。人生實況是瑪門與上帝並存,同在我們之上,聰明的管家是將瑪門的不義之財,用在上帝國的宴席,於是最終得住永生的帳幕。不要忘記,耶穌沒有欺哄你,這只是帳幕,不是金碧輝煌的天堂華宅,永生包括住這樣簡樸的地方。

文士與祭司長派奸細,問耶穌納稅給凱撒的意見,很多人對耶穌的回答的評價是很有智慧,簡單一句「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困局就化解了,既認可納稅,又沒有得罪民眾(20:19-26)。耶穌人生最後一則的耶路撒冷故事,是《路加福音》的最後高潮,路加用上這麼多文字,只是要讓人知道耶穌口舌便給,極有化解困難的智慧嗎?

「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可以怎樣理解呢?耶穌以銀錢上的凱撒像說明,我們應當納稅。這是奸細的理解,這是文士與祭司長的理解,耶穌也預計了他們有這理解,因為耶穌知道在他們眼中,只有瑪門。

銀錢上的像和號是凱撒,這就是凱撒的物?我們手上的金錢豈不是都不是我們的,全是國家銀行的?耶穌實是誤導了奸細,只看那像和號。那像和號是凱撒的物,但那銀錢呢?那金屬是誰的物呢?誰創造了金銀呢?那銀錢除去像和號後,是上帝的物。事奉上帝,不事奉瑪門的,才能抹掉銀錢上的像和號。

「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這不是教導怎樣政教分離的法則,這是給願意跟隨上主的門徒,作為一生的默想。這默想的第一課,是大家打開錢包,拿一張鈔票出來,好好的瞪著它,思想這鈔票當歸給誰。這默想的延續,是我們將眼前的東西,都要問一問,這是凱撒的物,還是上帝的物,要歸給誰,要事奉誰,我們怎樣可以使用它們,讓我們進入永生?

By Tri Bridges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