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國
12
上帝國的禱告——赦免虧欠我們的信徒?
黃杰輝博士 (香港)
「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地迫切呢?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紛爭。從今以後,一家五個人將要紛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媳婦和婆婆相爭。」(《路加福音》12: 49-53)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路加福音》11: 4)。我們要先自問,是否膽敢求上帝赦免我們的罪。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要準備好自己,先有一個「因為」,才來求赦罪。唯有這樣做,才能令上帝行在天上的赦罪旨意,行在地上。
「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直譯是「赦免所有欠我們債的人」。上帝啊!赦免我們的罪吧!因為我們已將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一直在赦免所有欠我們債的人。求上帝赦罪前,要先想想是否赦免了我們債的人;想想有否赦免,就得想想誰欠了我們債。走到這步,豈不是要想想,人家真是欠我們的債,還是我們欠人家的債?
上一篇文章已介紹過,「主禱文」後的教訓,分開層次,有教訓眾人的,有教訓門徒的,連在一起,主題同一。有關求每天飲食,是先對眾人說話,「又對門徒說」。到了赦免這主題,是先回答彼得,「又對眾人說」(12: 54)。
耶穌提出一有福的比喻(12: 35-40),若「你們」警醒,將燈經常點著,去除黑暗,讓善德散發光明,使別人得見光(11: 33-36),就會有那將來的一天,吃由人子基督服侍的上帝國筵席。彼得跟著追問,這比喻是對門徒說的,還是對眾人說的(12: 41)。這比喻既對門徒說,又對眾人說。
為主人差派去管理他家裏眾人,按時分糧給他們的,就是忠心又有智慧(「有見識」的原文)的管家。華人教會喜歡將這句說話「靈意化」,解釋起來,只將意思放在「主日講道」上。勸勉牧者好好準備每星期的崇拜宣講,不是壞事,但若將這局限於「靈意」解釋,可能變成瞎子領路,最後令很多人成了假冒為善的人。
作者路加在他的寫作中,有沒有再提及「按時分糧」?《路加福音》中找不著。作者在此設下伏筆,留待在《使徒行傳》中作照妖鏡。在實踐上帝國凡物公用的初期教會這「家」裏,只懂說希臘語的寡婦,因著語言與家庭狀況被歧視受忽略,未能按時得糧,於是教會出現紛爭。在這些怨言中,聽過耶穌「按時分糧」的十二使徒,竟然說:「我們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使徒行傳》6:2-4)
束帶警醒與未來筵席是比喻,「按時分糧」、「吃喝醉酒」、「動手打僕人和使女」,卻不是比喻(《路加福音》12: 42-45)。若一切都成了比喻,教會就回到士師時代,大家只按著自己眼看正的事而行,不按祂的旨意行(12: 47「不順他的意思行」的原文),沒有將上帝天上的旨意行在地上。
教會傳統以他們為「執事」的那七個「管理這事」的人,「按時分糧」,才是有福的管家。除了彼得以外,那其餘「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的十一使徒,大家讀到他們的「行傳」嗎?除彼得外,路加對那些「使徒」的功績,未敘一筆,但在第6至8章,精彩地描寫了其中兩位「管理飯食」的,怎樣祈禱、傳道。彼得在「行傳」的中途謝幕,但「管理飯食」的腓利還繼續承擔「傳福音」的角色,在保羅最後回耶路撒冷的途中,接待這其他使徒避之則吉的「外邦使徒」(《使徒行傳》21: 7-9)。
「十二使徒」沒有想過,是自己虧欠了這些發怨言的「異類」,反倒以他們發怨言是撕裂教會,是他們虧欠了使徒,於是以「祈禱、傳道」這些「屬靈」大義,狠狠教訓這些要求人人有飯食的僕人、使女。在他們眼中,「按時分糧」是不務正業,沒有「按時分糧」,並沒有虧欠了誰,他們倒是赦免了這些發怨言的信徒,可以安心唸「主禱文」。
「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嗎?」(12:49、51)基督教只講愛與包容,不鼓吹暴力,說這樣的話的人,讀的、學的是甚麼「福音」?
「一家五個人將要紛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父母子女,連帶媳婦,大家相爭(12:52-53)這相爭之火,是耶穌迫切於點燃的(12:50)。那火的燃起,就是忠心作管家的,要按上帝旨意,動用智慧,要求善用資源,使預示上帝國的「上帝家」中,人人有糧,沒有人受欺負,但有人卻只單顧保住自己眼前溫飽,甚至渴慕窮奢極侈。
將「按時分糧」「靈意化」,漠視學習享用上帝國的人的物質缺乏與生存權利,始自「十二使徒」,持續至今天。不是很多基督教領袖仍在高唱「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力求在教會中消滅「怨言」?火於是著起來。一家之內,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這也不是「靈意」的體會。在香港,或甚至海外各地華人中,這是許多家庭的實在經驗。我繼續吃喝重要,還是按時分糧重要?為著沒有人被忽略而不得溫飽,我們要怎樣「管理」?
耶穌沒有要祂的管家、僕人、使女等,以愛和包容慢慢改變現況,但求滿足於所謂的「進步」。「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12:40),忠心有智慧的管家,是現在時時刻刻都按時分糧。在那「不知道的時辰」,主人會對那些口稱在以愛與包容中積極求進步,卻實際是向僕人、使女動粗的「管家」,不加以腰斬(12: 46「重重地處治」的原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