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國
10
上帝國的禱告
黃杰輝博士 (香港)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路加福音》11:2-4)
「主禱文」是福音書中的重要內容,不過教會傳統會使用具備完整格式的《馬太福音》6:9-13,很少宣讀《路加福音》的版本。《馬太福音》的版本確是較接近公禱的習慣,但《路加福音》的版本卻是「突出的短版」,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主禱文」的結構,並禱文的主旨。
不少學者、牧者與基督教領袖認為,「主禱文」分兩部份,首先是求上帝的事,然後再求自己的事,《馬太福音》6:9-10與《路加福音》11:2就是求上帝的榮耀尊貴得人認識,其後就是求自己生活的需要,最後以頌讚與阿門結束。
很多學者認為《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作者參考同一「Q」文本,錄下這「主禱文」,但我較傾向少數學者的意見,《路加福音》作者是以《馬太福音》作參考文本,將這以猶太人為讀者對象的福音書,改寫成供非猶太人讀者閱讀。在改寫中,作者力求貼合這群讀者的閱讀文化,讓讀者緊抓福音書的重點,並為其後《使徒行傳》留下重要伏筆。
《馬太福音》作者的焦點是要向猶太人說明耶穌基督的福音與猶太人傳統的律法與應許之約是一脈相承,因此以律法與應許之約的精義為焦點,《路加福音》作者沒有這包袱,就以「福音」為全書焦點,更好利用「平原寶訓」與「主禱文」這兩段耶穌基督的重要訓誨,將「上帝國福音」更聚焦地表達出來。
《馬太福音》將「主禱文」放在「登山寶訓」中,在經卷首段介紹耶穌的身份後,就以「登山寶訓」作耶穌基督倫理教訓的總綱,福音書其後內容就是「登山寶訓」的闡釋,換句話說,要理解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其後經文的言行,第一步應回到「登山寶訓」,以其內的倫理作理解,再尋找耶穌言行對這些倫理要點的發揮,就不會離了正軌,或對一些難以明白的經文胡亂猜測。
《路加福音》作者將「主禱文」從「寶訓」中提取出來,並將「登山寶訓」針對律法精義的描述,濃縮成「平原寶訓」,以非猶太人熟悉的「善」、「惡」倫理概念,提出上帝國倫理的精華,要求跟隨基督的人習善,打好根基,自然結善果。跟著的數章經文,就以耶穌的言行及門徒被差遣作實習,使「平原寶訓」得以發揮。
《路加福音》中耶穌言行的後半部,就以「主禱文」為綱,講述「上帝國」終要在地上完全實現,並指出這「福音」不是遙遠未來從天而降的東西,而是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要每天踐行祂的教訓,讓上帝國呈現在他們中間,為人帶來「福音」:「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中間」(17:21)。
《路加福音》的較短版本,突出這禱文是渾然一體,不是兩部份的無關連接合,將上帝的歸上帝,人的歸人。「你的名為聖」、「你的國降臨」、「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多唸幾次,多喊幾聲哈利路亞,用大量優美詞藻加以描述,就表示我們誠心有這些願望,於是上帝就要回報我們,提供後半部禱文的個人需要,或甚至應允我們附加的要求?
「你的名為聖」、「你的國降臨」、「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就是跟隨上帝的人只求每天飲食,赦免別人的債,及可以不遇上這黑暗世代的試探與凶惡,免得我們在忘恩或被迫中褻瀆上帝聖名。
這是耶穌教導門徒的禱告,也是施洗約翰教導門徒的禱告(11:1)。施洗約翰宣告上帝的救恩來臨,不單以悔改的洗禮要人立志離惡行善,也是與門徒一起禱告,求踐行善行的力量,也求火的洗禮,使上帝國完全於世間呈現。
《路加福音》「主禱文」後的經文,直到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記載,都是以耶穌的言行,具體說明「只求每天飲食」、「赦免別人的債」,及將要來臨黑暗的試探凶惡。
在這脈絡之下,「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11:9),就不是有求必應,只管「大大張口」,「信心」有多大,「福氣」就有多大。
「有求必應」,首先「求」只限為著「你的名為聖」、「你的國降臨」、「你的旨意行在地上」,「應」也只是求餅不給石頭,不是求餅給餅。耶穌基督唯一應許,天父將「好東西」給祂的跟隨者,就是「聖靈」。(11:9-13)。
信徒有「聖靈」,就是懂說「方言」嗎?作者在《路加福音》中,從未提及耶穌有這教訓,但耶穌繼後數章經文中,就多次提出聖靈同在會是怎樣的,《使徒行傳》說及聖靈同在,三次提及人說「方言」,但更多次提及聖靈的出現,是與《路加福音》對應。
以下數篇文章,會就著上述重點,給這「上帝國禱告」再作闡釋。